本网讯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20年初,江西省启动高校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率先开展了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实践。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有效提升。
2021年5月9日我校成功主办江西省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赣南片区六校集体备课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乎“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也存在“抬头率”“点头率”不高等难点堵点。
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锻造思政“金课”?在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试点,围绕“源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依靠主讲,超越主讲”的改革思路,率先开展了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实践。
2021年9月18-19日我校成功举行赣南片区高校“七·一”讲话融入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集体备课会
以问题为牵引,实现思政课堂从“是什么”的陈述转变为“为什么”的认知探索
问题来源于教材,但又超越于教材。在深入剖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关注点、困惑点,社会焦点热点、网络上针锋相对的观点等,形成师生共同感兴趣的“真问题”。形成的“问题链”既以教材为基础,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着力突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也要跨越章节、融会贯通,系统全面地进行讲授。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使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是什么”的陈述之中,而是跨越到“为什么”的认知探索中。在“为什么”的讲解中,老师与学生共同思考,让学生从课堂的“旁观者”变为课堂的“主人翁”,思政课不仅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教师也真正成为学生的“解惑人”。
以专题进行串联,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由教材体系向专题化转变
专题化教学的核心是专题的科学设计。以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邓显超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组织相关思政课教师,编写各门思政课课程的教学指南,明确每一专题的问题链、教学目标、学时安排等,形成相对统一的教案、讲义和课件资源。团队教师以问题链为教学纲领,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研究专长、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选择其中的某个专题深研细钻,让教学内容活起来。专题化教学既按照课程要求强化教学规范,也在讲课形式、方式方法和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真正让学生听得懂、学得深、有收获。
以团队为单元,实现思政课教师由单打独斗到跨校协同的转变
锻造思政“金课”,关键在思政课教师。在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邓显超名师工作室以赣南片区为单位,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试点,分别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了跨校组建教学团队,跨校合作备课和上课、研制专题教学指南、开放配套教学资源、分专题开展跨校授课。这样的跨校合作,让思政课教师由原来的单打独斗转变成了合作共赢,既实现了校际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赣南片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集体备课会交流环节
两年的改革实践,从最初试点的一个教学班到现在的五个专题教学班,从原来的一门课程到现在的四门课程全面推开。思政课教学正在从“被动灌”向“主动思”转变,教学内容从源于教材向超越教材转变,教师从单兵作战到团队协同转变,教学模式从立足课堂到超越课堂转变,思政课教学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据2021年底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满意度达93.11%,对思政课教师的满意度达95.02%,和2019年相比,分别提高了11.7%和15.7%。
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创新的根本目的是锻造思政“金课”,培育时代新人。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继续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纵深推进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团队改革,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更多经验,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丰硕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严九发 图/曹泽 编辑/曹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