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 教师风采>> 正文

【理工人】青年团队育新人,务实创新赋活力——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研究院侧记

2023年11月15日 17:18  点击:[]

本网讯  2022年8月9日上午,随着清脆的发车钟声敲响,“兴国号”红轨磁浮列车缓缓驶出兴国县永丰车站,标志着世界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示范线顺利竣工。该项目于2014年首次提出,经过坚持不懈地设计、论证、试验,历时八年,“红轨”由最初针对新制式轨道交通的探索到工程试验线的顺利完工,为我国构建多层次、一体化、智能化、现代化轨道交通网络开启了新的征程。

磁浮团队隶属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研究院,是“红轨”磁浮交通技术的研发团队,目前团队29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69%,是一支年轻的、富有生命力的青年教师骨干团队。

立足科研,勇于挑战

2019年的冬天,寒风格外凛冽,在黄金校区田径场旁,“红轨”技术验证线建设现场的同志们经常要上到9米高的平台上安装调试“红轨”磁浮系统设备。一次,调试过程中系统的走形部发生故障无法运行,只能依靠人员上到箱梁内部排查和修复故障,但是箱梁内部是一个永磁超强磁场区域,稍不留神便可能发生工具吸附致人伤残的事故,谁都不敢轻易进去。面对困难和危险,磁浮院院长杨杰主动提出由他上去完成这次作业,他凭借多年的专业技术和经验,成功解决了故障。后来谈及此事,杨杰表示:“我当时也有担心,但是作为一名团队带头人,我义不容辞,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红轨”的建设过程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刘鸿恩博士为顺利完成红轨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展出任务,在清晨离开还在发高烧住院的孩子,驱车七个小时前往深圳现场;青年教师过振宇、王盼盼需要经常往返兴国、赣州,到“红轨”工程试验线现场协助合作企业,进行相关调试和测试工作。

追逐梦想,日就月将

2019年,项目正处在技术验证线的建设时期,在车厢挂车调试阶段,由于静调时车辆不通电,只能依靠人力拉动其在磁轨上悬浮滑行。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还是研究生的曾金成随导师加入项目组,加入到现场调试中,与其他工作人员,共同进行现场车辆的静调,即使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仍有他在验证线工地忙碌的身影。

如今,曾金成已经完成研究生学业,正式成为团队内的一名老师。在工作中,他尽职尽责,并没有因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退缩,而是坚守初心,为早日实现“红轨”产业化而奋斗着。“红轨”工程的建设已经完成,其接下来的优化改进,依旧需要团队成员相互配合,通过对运行数据的持续监测、采集和分析,对可改进的地方进行优化实验。不断调试设备,反复验证思路,日就月将,造就国之重器。

言传身教,为国育才

“志存高远,责任为先”,是我校的校训,也是磁浮团队教师坚守的育人理念。团队教师在忙于日常科研的同时,也注重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善于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红轨”项目,通过建立“本硕博一体化,多链条传帮带”机制,为学生发展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团队成员高涛,还是硕士研究生时便进入团队,其硕士博士在读期间,在导师的带领下,致力于国家工信部稀土专项支持,学校重点研发项目新型高效智能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红轨”系统的相关科学研究。他在研究生期间共取得五次学业奖学金,其中两次排名第一。同时,他带领硕士研究生、电气学院欧林学堂磁悬浮欧林小组的本科生参与磁浮管轨物流系统的设计和样车搭建,并荣获“互联网+”轨道交通领域比赛冠军,同时参加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项目磁浮管轨物流系统获得优秀产品奖。在高涛的带领指导下,磁悬浮欧林小组成员获得了充分的锻炼,有效地践行了磁悬浮团队教师的育人理念。

高涛在完成博士学业后,决定留校任教,在团队中继续拼搏。科研工作需要年轻的血液,更需要传承,磁浮团队将继续秉承初心,砥砺前行,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属于他们的一份力量。

(文/张雨欣 林远洲  图/郭濠奇  编辑/王金花)

上一条:体育与艺术学院李菁老师参加全国高校体育艺术交叉融合科报会并作专题报告 下一条:【理工人】立德树人育英才 服务地方助发展——记“2022年度宝钢优秀教师”李金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