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雨乐,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现任法学203班团支部书记、法学院红色法治文化宣讲团团长、法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曾获第六届江西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一等奖、全省实地走读成果项目一等奖、带领团队获全省红色走读先进团队、校级青年志愿服务大赛一等奖、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极优秀奖、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铜奖、优秀团员标兵、五好学生标兵、先进个人、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等省级、校院级奖项十余项。
勤而不辍 奋勇争先
“求知问道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这是冯雨乐给自己大学四年学习的定位。她深知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律人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于是自习室、图书馆便是她课余最常去的地方。冯雨乐并没有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作为法学203班团支书,她还通过“一对一”学习帮扶小组、四至六人的学习小组等多项举措,热情地为班级同学提供引导和帮助,为班级管理分担助力。
为了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冯雨乐积极参加模拟法庭比赛。厘清案件的法律关系,分类汇总庞杂的证据材料,编写证人证词……她以严谨的态度把握每一个环节,在一次次模辩比赛中总结经验、默默奋斗、充实自己。冯雨乐还十分注重演说能力的培养,经常积极参加演讲比赛与辩论赛。“最初的自己也怯于在公众面前说话,但若克服内心的恐惧、相信自己,将这视为一次自我展现的机会,勇敢表达,便会在所坚守的领域绽放光彩。”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冯雨乐经常拿这句话激励自己,做学问和干事业一样,要有丰厚的积累,时候到了自然会瓜熟蒂落。她坦言自己并不是“天赋型选手”,能走到今天,除了老师同学的指点帮助,最重要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她是一个十分刻苦努力的人,在我们看来忙不完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她手中都能一件一件地高质量完成。”室友俞文乐打从心里敬佩这个身材娇小却蕴藏巨大能量的女孩,“她既能在繁重的课业中应对自如、往来从容,又能够拓展课外知识,追寻爱好与梦想,真是活出了理想中青春的样子!”
知责于心 求真务实
“人生一世有炎凉,晨要担当,暮要担当。”这是冯雨乐成长为中共预备党员以来对她影响至深的话。她不忘党员的职责,牢记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多次荣获校级“优秀团员标兵”荣誉。她不仅自己积极入党,还以实际行动鼓励班级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今全班团员均已递交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更是多达二十余人。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大学两年期间,她都义无反顾地竞选团支书的职位。大一刚接触团支书这个职位时,如何开展工作获得大家的信任成为棘手的问题。除了班级工作,还要兼顾课业任务和各项实践活动,冯雨乐一步步摸索、一次次尝试如何在三者之间平衡取舍,“不管是班级大团体,还是班委小集体,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发号指令的。让大家心服口服的前提是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只有深入到同学们中去,尊重每个同学不同的个性,设身处地为大家着想,忧其所忧,才能实现良性管理。”
她始终认为,只要付出真心,不管做什么事情,结果都不会太差。她认真完成学生会各项工作任务,组织筹办十余场院级讲座和比赛,得到了学院老师的一致好评。在她的带领下,班级学风态度端正,荣获了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校级双学先进集体、校级“学雷锋 创五好”先进班级、校级学风建设先进班级、院级“12·9”大合唱二等奖等,法学203班团支部真正走出学院,被更多的师生所认识。
笃行致远 惟实励新
做一名对社会有益的人,一直是冯雨乐的人生信条。在校内,身为红色法治文化宣讲团团长的她将团队成员紧紧凝聚在一起,把党史情景剧表演、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等举办得有声有色;在校园外,她积极投身送法下乡、“老师傅”调解等志愿服务,成为推动法律社会公益事业的活跃分子。
在“红色走读”活动中,她和队友一起探访赣南苏区的革命战斗遗址和烈士遗属、老党员。街头采访、撰写申请材料、剪辑音频材料、每晚复盘总结……尽管正值酷暑时节,“红色走读”视频的素材收集一波三折,但她与团队成员一路坚持,最终获得全省实地走读成果项目一等奖,为参与编写《赣南苏区红色法治人物与故事集》奠定了基础。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宪法日等特殊节日前往学校就近的社区、街道、校园、乡村进行普法;课余时间跟随“老师傅”调解员深入社区进行调解;寒暑假期间她与指导老师一起走进乡村,共同推进普法入户、送法下乡……这些志愿活动都能看到她活跃的身影。
谈到这些难忘的经历,冯雨乐感慨道,“将法律‘用之于民’,让人人都能知法懂法遵法用法,这是作为一个法律人应具备的理想信念。平常反复记忆枯燥的理论知识很容易消磨学习热情,法学志愿活动唤起了我初入法学的初心。我相信只要虚心学习、通力合作、投身实践,终能在法学道路上拨云见日,望得一马平川,越走越宽广。”
(文/谭清芳 编辑/曹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