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 教学创新>> 正文

“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23年10月18日 15:54  点击:[]

一、教学改革背景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校占有重要的地位,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 年,经过60余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其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江西理工大学坚持内涵发展,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起钨、铜、稀土、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始终响应国家号召,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坚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优良传统,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就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和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外语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社会对外语的需求呈几何指数上升,全民族对外语学习的多层次要求空前增加。2002 年起,我国大学英语已进入了重要的转型升级时期,发展的方向更具个性化和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蓬勃兴起。随着高等教育驶入快车道,人才培养从高校供给主导转向社会需求主导,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培养一批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能用英语直接阅读本学科的国际期刊文献,并在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际期刊上进行熟练交流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外语人才。

针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如学习观念问题,公共外语课程与专业(学科)融合问题,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脱节,“普教化”与“专业化”,学生专业方面的英语水平难以满足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问题,2006 年起,学校提出了将有色冶金的背景知识融入外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路(简称“外语+有色”)。2008 年开展“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2009 年全面推行“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10 年形成了“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013 年9 月7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 年10 月3 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此之后,“一带一路”便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长远、重大国家战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途径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外语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大,“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顺应了新形势、新经济、新技术和新业态,提升了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插上专业学习和科研创新所需的国际语言的翅膀,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产出成果丰硕,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出色的学习、思辨、创新、合作与领导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具体举措

1.构建了“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育新体系。构建了一个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专业素养”),两个阶段(基础阶段、提高阶段),三大平台(课程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四项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课程思政),五项建设(课程团队、信息化教学、教育国际化、第二课堂、社会服务),五位一体、互融互通的“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育新体系。

2. 打破线性课程设置,构筑了模块化、交互式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学校组建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自主研发出版了《新融合大学英语1-4》教材,建设完成了《新融合1-4》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设了贯穿2年四阶递进的“基础英语课程→通识英语课程→有色英语课程→拓展课程”。把有色英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学校红色文化铸魂、传统文化修身、矿冶文化强骨、江理文化暖心,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培养。

第1学期:强基固本。使用《新融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1册,立足于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融趣味性、可视性、知识性和可思性为一体,在内容、形式、难度上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全面覆盖了校园、社会等各个领域的话题,夯实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

第2学期:开阔视野。使用《新融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2册,一方面,继续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增加有色英语学习任务,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实现学生与有色行业的初步接触。

第3学期:特色引领。为了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学科专业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以及学术英语能力,在完成大学英语(二)基础课程学习后,第3 学期,开设大学英语特色课程---有色英语课程。有色英语课程以学校理工科重点学科为依托,以英语的实际应用为导向,主要涵盖冶金工程英语、采矿工程英语、材料工程英语、电气工程英语、机电工程英语、电子信息工程英语、土木工程英语、测绘工程英语、新文科专业英语等9个方向课程。

第4 学期:融合提升。其由语言技能、语言文化、学术英语、专门用途英语等四大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围绕学生语言技能、跨文化沟通能力、学术素养和职业英语能力等开设7-10 门课程。语言技能模块主要包括大学英语口语、英汉翻译、汉英翻译、实用英语写作等课程;语言文化模块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和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学术英语模块主要包括学术英语(理工类)、学术英语(文科类)课程;专门用途英语模块主要包括英语演讲、旅游英语、职场英语等课程。课程突出实用性和专业培养的契合度,为学生的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基本工具;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对接,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及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学生的职业需求提供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保障。

表1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学分安排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大学英语(一)

2 学分

大学英语(二)

3 学分

大学英语(三)

2 学分

大学英语(四)

3 学分

基础英语课程

通识英语课程

有色英语课程

英语拓展课程

表2 有色英语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设学期

备注

1

冶金工程英语

2

第3 学期

针对各个学院专业特色开设相应的有色英语课程。

2

采矿工程英语

2

第3 学期

3

材料工程英语

2

第3 学期

4

电气工程英语

2

第3 学期

5

机电工程英语

2

第3 学期

6

电子信息工程英语

2

第3 学期

7

土木工程英语

2

第3 学期

8

测绘工程英语

2

第3 学期

9

新文科专业英语

2

第3 学期

表3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课程教学目的

学分

开设学期

语言技能课程

英语口语、英汉翻译、汉英翻译、实用英语写作

发展学生语言技能

3 学分

第4 学期

语言文化课程

跨文化交际、中国传统文化

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术英语课程

学术英语(理工类)、学术英语(文科类)

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专门用途英语

课程

英语演讲、旅游英语、职场英语

提升职业英语能力

3.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开发立体化有色英语教学资源

(1)2015 年-2017 年:研发出版《新融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为更好体现现代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出版了《新融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 册系列教材,在教材设计、选材和编写中注重EGP 和ESP 结合,引入学校特色学科比如材料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力图以新颖的模式,实现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互融合;在语言知识架构方面,达到系统完整,难度由浅入深;在内容和体裁编排上,涉及社会、生活、文化等,涵盖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书信、演讲稿等以满足学生在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中进行有效英语交流的需求。

(2)2018 年-2020 年:建设在线课程《新融合大学英语》

新融合大学英语在线课程以英语实际应用为导向,强化学生通用语言能力;融合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跨文化知识,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英语学习需求;课程融知识性、趣味性、思辨性于一体,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2020 年-2023 年:组织编写有色行业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在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持续推动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之下,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所强调的“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要求,主动对标国家、社会、时代、学科发展、学生个性发展之需求,在“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实现国家、时代、社会需求与学生个性需求的相统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相统一、隐性教学目标与显性教学目标的相统一的“三个统一”目标,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组织策划编写了“有色行业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包括: 新文科专业英语、采矿工程英语、土木工程英语、测绘工程英语、电子信息工程英语、电气工程英语、冶金工程英语、材料工程英语和机电工程英语9 部教材。

(4)2021 年-2023 年:建设有色行业英语在线课程

教材及配套资源的开发建设是提升课程“两性一度”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学理念转变、重构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与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课程教学团队紧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稳步推进有色行业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课程资源建设,2023 年完成5 部教材的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4. 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充分利用校本特色教材、新融合大学英语(I)(II)(III)(IV)和冶金工程英语、材料工程英语、土木工程英语等开放式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构建了基于实践的大学英语教学新路径

建立了“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四级联动式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理论、实验、实践三大支撑平台。一是理论层面,建立“外语+有色”英语语料库,为有色英语课程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实验层面,建立“英语典型错误分析平台”,实现有色英语技能课程实境模拟;三是实践层面,有效连接语言教学和工程实践,为学生提供“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重在实践”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植入“移情、专注、创造、体验和反思”等实践活动。

6. 构建了基于能力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专业素养考核,实现了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构建了“理论→实践→能力”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引入用人单位评价,定期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建立了毕业生“语言技能→专业素养→职业素质”全方位评价机制。

7.构建分层分类的英语学科竞赛体系。深化科教融合,构建了“学院竞赛→学校竞赛→省级竞赛→国家竞赛”的四级学科竞赛机制。学校每年资助外语学科竞赛,近三年参赛学生人数达到8000 余人。

三、“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点

1.探索创新了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育理念。“外语+有色”纳入我校外国语学院第二党支部的“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提升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为关键,政产学研协同培养的新理念,有效解决了语言技能与专业素养两张皮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为大学英语教育提供了新范式。

2.探索构建了基于实践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依托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优势资源,将真实语言环境和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有效连接语言教学和工程实践,为学生提供“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重在实践”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植入“移情、专注、创造、体验和反思”等实践活动,有效解决了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指导和反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方法。

3.探索构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新路径。深化校地融合,助推大学英语实践教学平台落地;校企融合,助力大学英语实践训练;科教融合,助跑英语教育质量提升,构筑极具区域和学科特色的“三融三助”新路径,有效解决了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建设无资源、实践能力培养无基地、综合素养提升无抓手的问题。构建的语言学习与专业实践的政产学研一体化大学英语教学实践集群,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外语教育提供新范例。

4.探索构建了大学英语教育新生态。构建了“基础教育+通识教育+技能教育+学术教育”四层次培养模式,实行“学校→学院→专业”大学英语教育三级管理体系;构建了“有色英语基础课程→有色英语通识课程→有色英语技能课程→有色英语学术课程”四阶递进的课程体系,完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专项训练→团队选拔”的教育生态链;构建了“院赛→校赛→省赛→国赛”的四级学科竞赛体系,打造了大学英语教育新生态。

四、改革成效

1.教学应用与师生成长

成果应用以来,学生语言技能和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全校2010 级-2022 级近6万名学生参加了“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100%。2010 年以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教学效果评价优秀率由35.87%上升至72.14%;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提升至50.8%;共有12000 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考研率由9.7%上升至27.03%;有近3000 人次获得外语类学科竞赛省部级以上奖励;共有2478名学生参加出国留学考试,选派417 名本科交换生到英国等5国的7所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我校学生在国际学术期刊共发表高质量英文学术论文272篇,论文被SCI、EI等收录率高达87.8%。

学院对标新文科建设要求,“外语+有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举措得力,成效显著,专注交叉融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科研创新插上语言翅膀。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编写出版了《新融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 册系列教材,发行总量达7万余册;研发出版了“有色行业大学英语系列教材”9 部。新融合大学英语在线课程为全国高校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已经累计开放32 期,共有104 所高校的12.27 万学生参与了课程的学习,为所在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新融合大学英语(I)(II)(III)(IV)》先后被认定为江西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英语(二)》获批江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新融合大学英语(I)》于2022 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外语+有色”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辐射到我校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法语等小语种课程的教学改革,改革成果获评2021年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课程团队5 人考取博士研究生,37 人次赴国内外访学或研修,21 人次获得省级教学大赛一、二等奖,64 人次获评我校课程教学“十佳百优”教师。

2.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学校配合赣州市政府开展“国际脐橙节”、“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国际钨与稀土产业推进会”等国际会议;参与建设江西省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江西理工大学翻译实践教学基地。与此同时,改革成果得到华南农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浙江台州学院、嘉兴学院、九江学院、上饶师范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环境工程学院和赣南教育学院等院校的借鉴、采纳和运用。

3.社会广泛关注改革成效

“外语+有色”人才培养改革成效显著,受到有色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一致认可,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提升。教学团队编写的“外语+有色”系列教材——《新融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得到了外语界同行的高度认可。2014 年以来,共有40 多所高校200 多人次来校交流,受邀参加全国教学研讨会并做专题介绍9次。时任全国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柴明颎教授评价说:“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是中国冶金工业走向世界桥梁的建造者”。“外语+有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改进与江理实践受到江西日报、江西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辐射效益。

上一条:“一体两翼、四轮驱动”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践 下一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