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院特色背景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事故灾害能力不断提高,化解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发事件带来的重大安全风险,积累了宝贵的应急管理经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的目标,提出了“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要求。2018年国家组建应急管理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这是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加快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步伐的重要信号。然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反映出的主要困境就是与应急管理有关的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严重不足。由此,急需加强应急管理学科研究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更多具有专业背景的管理人才。
基于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频发、服务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万亿应急产业人才需求紧迫、应急安全教育资源匮乏四个总体背景,为进一步构建应急安全教育体系,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带动应急产业发展、提升公众安全意识,高校亟需开设应急管理相关专业。
为深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重大战略需求,江西理工大学于2020年5月正式成立应急管理学院。2022年6月,学院更名为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设有安全工程、行政管理、应急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安全工程专业是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是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应急管理专业是全国第一批应急管理目录内本科专业,是江西省内第一个应急管理专业。学院设有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安全科学与工程、法行政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应急管理方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5个学术型硕士点,公共管理硕士(MPA)、安全工程等2个专业型硕士点;设有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矿山应急管理博士生培养方向。
2.面向社会需求:构建多元化协同育人平台
面对工程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院从2020年成立起就开始探索工科人才培养改革,确立了“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培养路径的协同性和服务面向的区域性”的工科人才培养新理念,明确了“面向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培养工程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学院拥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6人,博士教师比例达70%。学院获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的“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项目”,共建“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矿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赣州市工业安全和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赣州市多灾种综合应急技术创新中心”“赣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成立“江西理工大学应急管理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对应急管理人才的需求,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江西省应急管理厅、赣州市应急管理局省内外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全国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开展了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方面的培训,为行业和区域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院聚焦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坚持需求引领,学科交叉,构建卓应急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提升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能力。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与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华锡队、江西省应急管理厅、赣州市应急管理局、江西玖发专用车有限公司签订“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相关政府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学生赴赣州市应急管理局、章贡区消防大队、安全生产应急救护(瑞金)体验中心等应急管理系统开展专业认识实习。受邀参加第九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做题为《面向未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构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高地》的主题报告。在全国2022年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研讨会上做典型经验交流。学院统筹谋划、优化配置、共享使用校内外资源,构建了以弘扬“应急人”精神为主线,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术实践创新为目标的多元化实践育人平台,具有“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引领”与“服务”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三大特点。
一是“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建有应急决策智慧仿真实训室、应急搜寻救援实训中心、应急安全文化知识长廊,推动线上学习与实战操作有效结合,以此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引领”与“服务”相融合:获批教育部“应急安全产教融合平台”“赣州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发挥实践平台思想引领、价值引领、文化引领的作用,服务国家、江西省应急管理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心。三是“校内”与“校外”相融合:整合校内融媒体中心等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立舆情应急管理实践中心、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实践中心、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实践中心、心理危机干预实践中心等一批校内实践平台,同时把校内实践阵地延伸至校外,依托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护(瑞金)体验中心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活动,坚持“11·9”消防日实践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把课内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加强专业认知、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学院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学科、科研优势,为全面提升政府与企业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能力,为促进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全省应急管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一个重镇,成为推动行业和区域发展的科技库、人才库和智力库。同时,学院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构建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的新格局,着力抓好“三全育人”工作整体设计、系统构建、协同推进,将“三全育人”纳入学院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到人才培养与办学治校全过程,全力构建具有应急特色的育人体系,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能力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3.红色文化引领:打造“专业+思政育人”新模式
学院在党建及红色文化中抓创新驱动,夯实基础、开拓创新,促进党建及红色文化与应急安全宣教深度融合,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组织开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数’说二十大报告要义、弘扬苏区精神,争做时代新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展,推动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为主题的“党建+应急安全”系列报告会,充分结合红色资源和专业理论,让红色精神和专业理论互促互融,入学生脑海。
学校所在的赣州市是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历史悠久,是“红色苏区”、“摇篮革命圣地”。学院充分利用区域红色资源,更好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应急安全科普教育,创新性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组建应急实践队,进行党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应急红色讲解团,宣讲红色精神,科普应急安全知识,让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应急安全知识传播在赣南大地。采用学生志愿服务队讲解模式,凝聚青年力量,赓续红色血脉,坚持服务属地原则,充分利用好区域红色资源和专业知识,开展有深度、有温度的讲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地模拟讲解,提高宣讲团的志愿服务水平、激发了红色讲解员在实践过程中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使青年志愿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服务纪念馆参观者,传播红色文化和应急安全知识。
开展教学式、沉浸式学习,寻访红色足迹,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学习宣传赣南地方红色文化及优秀共产党员干部精神,学院通过“走出去”模式,让党史学习教育“冒热气”、“有人气”,积极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代表前往郭大力故居、赣南烈士纪念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旧址等地进行现场学习,走出去与红色教育基地“亲密接触”,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聆听红色故事等活动,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提供丰富的“红色精神食粮”。
同时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中,将红色精神和专业知识交融,形成育人新路径。将《行政管理思想史》等课程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早期国家治理的实践相结合,把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融入到该课程来,使学生领会当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源头和思想起点,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新路径,赓续红色根脉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无形中接受党史教育和地方红色文化的熏陶。
学院着力完善“红色育人空间”,根据学院特色打造红色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党员活动室,依托学院生活区域构筑红色文化育人同心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布置内容包括红色书籍书架,红色文化学习交流角,大会议桌,党员风采展示墙、入党誓词等,打造全方位、立体式、沉浸式红色文化育人空间,开辟出党建文化学习教育新阵地,助力学院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加快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4.注重知行合一:汇聚育人合力提升“三全育人”实效
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知行合一,加强构建学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整合实践育人资源,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强化实践育人保障,形成实践育人合力,让学生在实践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实践育人取得积极成效。学院积极调动校内相关部分力量参与学校育人工作,深化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不断探索专业育人与实践育人新模式,注重发挥应急专业特色思政育人作用,有效增强思政育人与实践育人融合实效。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应急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特别注重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各环节的分析、组织调度、沟通协调、快速决策、处置救援等能力的培养。学院积极推动与学校相关部门携手合作,和学校党委宣传部、保卫处、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医院分别合作建设“舆情分析与处置实践基地”“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实践基地”“心理危机干预实践基地”及“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实践基地”。校内应急实践基地的建立为应急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能够汇聚多方力量,把课内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加强专业认知、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打造专兼职联动的协同育人队伍,构建多层次的应急专业人才实践培养体系,培养出高素质的应急管理领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及江西省的应急管理事业做出应有贡献。学院组织全体应急新生走出教室,深入学校四个基地,打造了磨砺学生安全素质的“活课堂”,打通学生安全知识技能校内培训的“最后一公里”,为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注入新动能,是学院推进应急管理特色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也是全校上下全员育人的重要表现。学院将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导向,以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基础,实现学院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学生更具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业精神。
在实习实践授课过程中,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基地指导老师精心准备,不仅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学校舆情、安防、心理、卫生体系建设,还安排了消防培训、防恐演练、应急救援、心理调控、卫生防控等多门实战型课程。在打造课程体系时,围绕基地的主体责任,协同学院建立完善相关教学体系,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推进、全方位衔接,使“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渗透于学校应急安全类课程教育教学管理中。同时,学生表现出强烈学习欲望,主动获取舆情理论分析、消防安全知识、自我心理调控和应急自救技能等实用知识,并在基地指导老师的手把手指导下进行实操,在一次次练习过程中掌握应急技能,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的认知,提升相关技能水平。针对提升专业实践育人质量这一主题,学院开展了持续探索,组织全体应急新生与专业相关性较高的政府职能部门如赣州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支队开展实践交流学习。在赣州市应急管理局学习交流过程中,副局长肖昌林结合自己经历给应急学生讲解到,应急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院需注重培养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各环节的分析、调度、协调、决策及处置等能力。同时赣州市章贡区消防支援大队为应急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在消防指战员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各种型号的消防车辆、各类消防器材、装备,并详细介绍了车辆装备、防护服装、消防器材的名称、性能参数、用途和使用方法,学生们怀着好奇的心情,饶有兴致地亲身触摸消防车辆、器材装备,不时地向消防员提出各种问题,消防员耐心的逐一解答每条问题。接着,学生们在消防队员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消防实操练习,穿戴上战斗服、头盔等装备,学习使用消防水带、切割机、扩张钳等专业消防器材,体验当一次“临时消防员”。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不仅使应急学子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应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自己以点带面,把所学到的应急知识向周围人普及。
学院通过调动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资源,拓展教育形式,探索专业育人与实践育人新模式,提高学生安全技能与综合素质水平。 汇聚多方力量为学生打造课内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专业认知、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未来学校将以实践基地为“支点”,打造专兼职联动的协同育人队伍,构建多层次的应急专业人。